首页>>>资讯中心

我看“重庆模式”


[2010/10/9 9:03:53]

  今年,重庆两江新区挂牌,让我们看到我市追赶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希望。随着重庆成功引进惠普、富士通,首批公租房封顶,“重庆模式”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。
  “重庆模式”,是在2010年6月12日由七大部委联合推出,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工程解决房地产等一系列问题。“重庆模式”的工程包括三部曲:第一,未来3年建设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屋,可以解决100-200万人的居住问题。第二,从明年开始陆续引入300万农民工进城,并给予重庆主城区户口。农民工放弃宅基地复耕农地。这样既为公租房提供了土地,也保证了足够的耕地面积。第三,加强建设IT产业集群。为解决农民工入城工作的问题,引入了惠普、思科等品牌企业,并做到80%的零配件在重庆本土生产。
  “重庆模式”的设计是:以一种集群模式推进产业链、价值链的垂直整合、整体产业链引进,开创重构全产业链的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。打破“两头在外,制造在内”的传统出口型制造业模式。这一设计理论是正确合理的,但该模式体系庞大,涉及公租房改革、户籍改革、地票创新、重构全产业链、金融创新等众多环节,各环节环环相扣,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不小。其在招商、产业结构调整、产业配套服务方面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:
  1.引进龙头整机企业,构建全产业链结构
  依惠普来看,它是全球第一大IT企业,仅以其笔记本电脑产业链来看,布局在重庆西永的生产业务板块有:研发、工业设计、测试、采购、生产、包装、质检、仓储/物流等;布局在重庆的其他服务还有品牌管理、销售和物流枢纽、客户服务呼叫中心、全球采购中心和全球离岸结算中心等。仅仅惠普一家公司的完全产业链就已经构筑了如此多子产业群,如果我们加入其上下游产业群来看,那将更加庞大。
  2.产业升级,提高研发设计能力
  目前中国传统加工制造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劳动力成本提高,这一问题不仅仅影响到东部沿海出口型企业,实际上已经开始对中西部地区产生冲击,单一代工环节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汇率变化的双重挤压下,利润将消失殆尽,提升企业自身研发设计能力,增加盈利环节是提升经营利润的有效手段。
  3.大力发展本地物流业与生产企业配套
  4.积极争取品牌企业结算中心
  虽然制造基地是越多越有利于城乡统筹吸纳劳动力,但更重要的是争取品牌企业的结算中心不能只争取制造基地。
  “重庆模式”是一项城市化、工业化、城乡统筹一体的城市化系统工程,体系庞大而繁复,环节多,涉及广,同时也是一项没有前例的创新性工程,只能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边推行边调整,但无论如何,这都是党中央及重庆市具有开创性的一次尝试,相信在有了一个好的构架模式做保障,在严谨、创新相结合的执行推进下,一定会有辉煌的未来。

     
来源: [2010/10/9 9:03:53]
本条消息被浏览了[238]

关闭本窗口

>>上篇信息:已经没有了
◎下篇信息:大生物业公司举行“绿化长江,重庆行动”募捐活动

版权所有:华华实业